自動定位奶牛乳頭、來回運轉藍色機械臂,依次精準完成套杯、擠奶、脫杯……昨日,在洛陽高新區某公司的廠房內,國內首臺
擠奶機器人成為焦點,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雙目立體視覺系統,打破了外國壟斷。
洛陽造首臺自主研發
擠奶機器人亮相
與普通人印象中的機器人不同,這臺
擠奶機器人相貌平平,絲毫看不出它的智能特點。但眼前這臺
擠奶機器人,它是該公司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的研發成果。
據介紹,該項目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自動擠奶、防疫消毒機器人與環境控制技術設備研發與應用示范課題,著力破解我國目前養殖業廣泛采用的半自動擠奶設備效率低、微生物污染隱患大的問題。
“在不久的將來,你喝的牛奶或許是機器人擠的。”說起無人奶牛養殖場的愿景,王民方不無驕傲地說,他們所研發的
擠奶機器人,將在提升奶源質量、無菌化生產、大數據監測奶牛并為之建立“健康檔案”、智能個性化改善奶牛身體狀況等方面提供“最強大腦”,解決傳統擠奶工作的諸多痛點問題,推進國內無人自動化養殖的發展。
國產“眼”和“腦”打破國外壟斷技術
王民方告訴記者,他們所研發的
擠奶機器人,核心技術是設備上的視覺系統,也就是機器人的“眼睛”,能夠自動定位奶牛乳頭位置,精準進行相關操作。這一“雙目立體視覺系統”公司耗時一年自主研發,在此之前國內
擠奶機器人的這項技術全靠引進,是一項外國壟斷的技術。
此外,
擠奶機器人進行自動清洗、自動套杯、自動脫杯的標準化擠奶流程,保障擠奶過程的全程密封,杜絕了出現人體攜帶的細菌與奶牛交叉感染的情況。
擠奶機器人的“技能”可不止于此。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張銳告訴記者,研發人員還運用大數據,為其植入“最強大腦”:能夠智能化針對每一頭奶牛進行身體狀況分析,判斷其有無疾病隱患,并且優化奶群質量、預測奶牛產奶量,有效地篩選、改善奶源質量。
在現場記者看到,只需工作人員一個按鈕,
擠奶機器人的操作過程一氣呵成。“操作系統簡便易用。”張銳介紹說,“傻瓜式”操作。
“這臺設備全自動運行,能有效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張銳告訴記者,
擠奶機器人擠一頭奶牛,大約需20分鐘至30分鐘。該產品下線推向市場后,將助力我國養殖業向著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的方向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