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奶農的最終目標是高效生產高質量牛奶,畢竟,牛奶是牧場的第一收入來源。而影響牛奶產量的因素很多,從而影響牧場整體的運營效率,其中奶廳效率尤為重要。奶廳的最佳管理是要確保盡可能的快速、徹底和輕柔的將高質量的牛奶擠出,同時保持乳房的健康。
掌握基礎知識
監測擠奶速度、完全度和輕柔度的實用指標分別是擠奶持續時間、總產奶量和乳頭組織狀況。對拴系式牛舍的管道擠奶系統,也適用同樣的原則。
此前,我們總結了如何通過乳房預處理來改善擠奶過程的“前端”,還概述了評估擠奶流速的三個指標(前2分鐘出奶量、單頭牛擠奶時間和低流速時間)和評估機器擠奶引起乳頭組織變化狀況的評分系統。在對牧場進行調查時,我們會定期監控
擠奶機器的設置和擠奶流程。
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如何充分利用自動脫杯設置(ACR)來優化擠奶的“后端”。
自動脫杯設置(ACR)可以追溯到1970年,由密歇根州立大學一個研究小組開發。研究人員進行了兩項獨立的研究,得出結論:“擠奶器可以在不降低產量或損害乳房健康的情況下自動脫杯。”此后,ACRs的采用大大減少了擠奶時間和過度擠奶的現象,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四個單獨的參數:
1)最短擠奶持續時間(秒)
2)脫杯流量(磅/分鐘)
3)脫杯延長時間(秒)
4)真空度衰減時間(秒)
最短擠奶持續時間是指套杯后直到ACR被允許評估擠奶流量之間的時間,脫杯延遲時間是指達到脫杯流量后到真正開始脫杯的時間,真空衰減時間是指真空關閉后到收杯的時間。
不同的擠奶設備制造商定義這些參數的方式以及其在系統中的功能存在很大差異。此外,每個牛群都是不同的,對相同的ACR設置會有不同的反應,因此不可能對這些參數提出一致性的建議。
殘余奶量
評估擠奶程度的一個客觀衡量方法是手工擠出脫杯后乳房中的牛奶。在優質牛奶生產服務中心,我們會在一次擠奶過程中隨機抽取30頭奶牛來監測殘余奶量,且這些奶牛的四個乳區都是健康的。在其脫杯后,立即手工擠出每個乳區的牛奶,最長時間為15秒或直到牛奶不再流出。在這兩個標準中,誰先達標以誰為準。我們記錄每個乳區擠出的殘余奶量,以分析四個乳區的殘余奶量是否平均或哪個乳區的殘余奶量較高。
理想情況下,在30頭奶牛中,至少應有24頭(80%)奶牛的乳房總殘余奶量在150-250mL,這些牛是擠奶“徹底”的,且對產奶量沒有負面影響。相比之下,如果取樣奶牛中有超過20%的殘余奶量低于150mL,則表明擠奶過度,奶廳需要改善管理以提高奶牛的乳房健康和福利。
循序漸進地更改
為了優化ACR設置,需要收集一組完整數據,以確保擠奶流程和機器設置能夠促進泌乳、擠奶時間、乳頭組織健康和奶牛舒適度。此外,我們建議記錄ACR設置更改的原因,并與牛奶質量團隊的所有成員討論其利弊,與經銷商直接合作,允許其進行更改。
同樣重要的是,要將這些變化告知擠奶人員,以避免在擠奶過程中出現混亂和偏差,例如重新套杯或手動模式下擠奶的奶牛數量增加。關于ACR設置的任何更改都需緩慢進行,小幅度遞增(脫杯流量:0.1-0.3磅/分鐘;脫杯延遲時間:1-2秒),并嚴密監控。
在做出一次改變之后,給奶牛一段時間進行適應調整,一周內避免第二個變化。同時,在初始變更一周后,需要進行評估殘余奶量和變更效果。根據我們的經驗,奶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調整,因此再次變更可能是必要的。
奶杯組件的收放情況
奶杯組件能在最佳時機收回,可以避免其觸碰擠奶臺,也能避免其在還有真空的時候過早脫落奶杯。如果真空衰減時間過長,奶杯組會脫落,杯口也會受到污染。另一方面,如果真空衰減時間過短,在高真空的情況下將奶杯從乳頭上拽落,從而造成奶牛擠奶后不適。
在做出改變前,需要觀察頭胎牛和經產牛擠奶的奶杯收縮情況,確保檢查所有的通氣口。真空衰減時間的變化應以一兩秒為單位,循序漸進,緩慢進行。如果其變化沒有任何效果,則可能需要改變通氣口的大小。
請記住,ACR只是問題的一部分。擠奶前乳房預刺激準備、適當的真空壓和脈動器設置以及奶牛的飼養環境對于提高奶廳效率、乳房健康和牛奶質量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