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4日,中國奶業協會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奶業大會在天津舉辦。與往年不同,今年參加奶業大會的乳制品生產企業,不再熱衷于花俏的包裝,或是另類的口味,而是把比拼的重心回歸到了牛奶品質。
消費不斷升級,倒逼著乳制品生產企業不斷提高對生乳甚至是牧場端的要求。這種變化在2019年的奶業大會上,體現得格外明顯,擠奶器人、旋轉牛體刷、機器人推料機、智慧物流系統解決方案……人們對于牧場自動化、智能化應用的熱情似乎一下子被點燃。
提升品質 拼乳蛋白含量
剛進展廳,記者發現,各品牌展臺懸掛的海報都是關于乳蛋白和鈣含量的。在蒙牛展臺,眾多消費者正在圍著品嘗一款巴氏奶。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款名為“每日鮮語”的高端乳品每升含有36克乳蛋白、1200毫克鈣。同時,原奶細菌總數更是優于國標20倍。
得益乳業展臺前,毛絨絨的仿真牛模型背后則是不停循環播放的全產業鏈視頻。視頻中反復提及的一句話,“牛奶的品質取決于奶牛的營養和健康狀況,甚至和它們的心情有關”。現場主推的產品也是一款高端巴氏奶,這款產品的外包裝甚至印刷上了高品質鮮牛乳幾個大字。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款奶制品的優質乳蛋白含量能夠達到3.5克/100毫升。
在中國奶業協會會長李德發看來,這種變化恰恰也符合整個奶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消費不斷升級,我國的奶牛養殖質量和生乳、乳制品品質都在不斷提升。李德發表示,2018年,我國生乳當中的乳蛋白含量平均3.2%以上,乳脂肪3.8%以上,菌落總數和體細胞數持續下降;生鮮乳和乳制品抽檢合格率99%以上,在食品中領先。
智慧牧場 奶牛“自治”
“我是牧場主老金,我在上海養牛。”奶業大會上,作為中國第一個成功商業化運營機器人家庭牧場的乳企,上海希迪乳業公司老總金德華格外引人關注。
當記者遇到老金時,他正在利拉伐展臺最新一代
擠奶機器人——利拉伐自愿擠奶系統VMS V300前仔細端詳。展會后,這臺機器人將跟隨老金來到他的牧場。
老金告訴消費日報記者,目前,希迪乳業有約400頭奶牛使用機器人擠奶。按照規劃,未來還將分階段實施
擠奶機器人購入計劃,目前已經有8 臺
擠奶機器人VMS在運行,這次來天津,還要再帶回兩臺。
在老金的牧場中,看不到高聲吆喝的趕牛工也不需要人工發料,更看不到圍著給奶牛乳頭沖洗、藥浴,時刻擔心擠奶杯脫杯的一天“三班倒”、高強度工作的擠奶工,取而代之的是
擠奶機器人和1名應對突發情況的巡查員,與采用傳統擠奶方式的奶牛待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里,沒有人打擾,奶牛或悠閑的漫步在牛舍里,或舒適的躺在臥床上,或幾頭湊在一起爭搶著牛體刷,奶牛隨時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或是享受營養餐,或是主動去擠奶。這一切用老金的話說,就是打造一個“智能化奶牛自治區”。
老金認為“機器人不只是可以擠奶,其實是一個以擠奶為中心的系統工程”。具體來說,
擠奶機器人不但能準確識別不同的奶牛個體,用機械臂精準定位奶牛乳頭,進行沖洗、藥浴、擠奶,而且也擁有在線乳成分分析功能,可以對牛奶的各項指標——產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細胞數等進行監測、分析和記錄,對體細胞數高的牛只進行預警,準確診斷奶牛疾病,給牧場做出關鍵決策提供所需信息。他表示,“和傳統的
擠奶機相比,
擠奶機器人還可以根據每頭奶牛的情況智能設置脈動和真空,分乳區擠奶,能減少剩奶,避免過擠,從而減少奶牛乳頭開花。”最重要的是,
擠奶機器人也可以將擠奶、飼喂、牛奶制冷、牧場管理和奶牛交通進行整合,并同時支持遠程和牧場連接。
精細管理 智能化成趨勢
按照老金的規劃,4年要引進十幾臺
擠奶機器人,成本之巨大可想而知。說到這個話題,老金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農業要想趕超歐美,智能化才是未來。”
和老金持相似看法的乳企并不在少數。現代牧業的馬中華接受消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代牧業當前共有23萬頭牛,共需要1300擠奶工,而每位員工每年的綜合成本在七、八萬元。不僅人員成本越來越高,更讓馬中華犯難的是,擠奶工對體力有要求,這個行業老齡化程度高,年輕的擠奶工越來越難招。該公司幾乎每天都在招人,招的最多的就是擠奶工。
不只是現代牧業這樣的大規模牧場,對于中小型牧場來說,智能化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此次奶業大會期間,山東合力牧業有限公司的張維濤也專程趕到天津了解利拉伐智能機器人的情況。他告訴消費日報記者,自己的牧場目前有1000頭牛,走的是觀光牧場的經營路線。在他看來,乳業未來的發展自動化是趨勢,而自己更關注效率問題。
利拉伐亞太區執行副總裁Johan Ledel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
擠奶機器人給牧場帶來的變化,不只是精細到某個牛群,也不是某頭牛,而是精細到每個乳區的數據,遇到某個乳區存在問題可以及時分流,讓牛奶的質量更有保證。還可以根據每頭奶牛的個體需求和產奶量擠奶,讓每頭奶牛都可以發揮產奶潛能。以利拉伐V300為例,藥浴噴霧準確率達99%、套杯率高達99.8%、套杯時間縮短50%、擠奶能力提升10%、日擠奶量可超過3500公斤。而根據調研,中國人均養殖奶牛的頭數大概在30—40頭,使用智能機器人,世界上應用最好的情況是一個人能夠養殖奶牛300—400頭。
利拉伐中國及韓國市場區域副總裁沙云飛對記者分析,中國奶業養殖端經歷了個人養殖、養殖小區,到大型牧場、適度規模的牧場,國家新的奶業發展政策中又提到了鼓勵家庭牧場的發展。整個中國的工業、牧業、農業都在升級改造,數據化、信息化、精細化的管理,這些升級要求,都需要設備做支撐,也正因此,現在發展智能牧場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