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的發展趨勢是大規模牧場不斷普及和擴大。隨著牧場的逐步擴張,牧場在日常運行當中存在的問題也將愈加凸顯:飼料成本居高不下、奶牛體況難以控制、高峰產奶量上不去、乳房炎發病率居高不下……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解決,將會導致惡性循環,直接影響牧場的盈利能力。
擠奶機器人的使用恰恰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契機,如:
最新的
擠奶機器人根據每頭牛的情況通過調整飼料配方有針對性的進行科學飼喂,最大限度提高飼料利用率;
運用3D掃描奶牛體況評分系統,每日自動準確檢測奶牛體況評分;
每次擠奶后均會自動清潔擠奶設備,確保衛生,并可自動分流不合格牛奶,保障牛奶質量;
牧場可通過機器人傳遞的“大數據”監測奶牛的活動量、產奶量等情況;
配合及時的牛奶檢測,機器人可在奶牛發生臨床型乳房炎之前發出預警等等。
人力成本逐年增加
人力成本逐年增加,人力資源,特別是高級人力資源稀缺也是牧場未來發展的一大挑戰。牧場的生活和工作是否能吸引年輕一代,特別是留住有能力的管理人才? 機器人的出現或許能成為最好的解決方案。 它一方面極大的節約了勞動力,另一方面極大的改變了牧場工作的性質:由傳統的飼喂、繁殖、牛奶收獲為主轉為以運營和管理為主。牧場的工作,真的也可以不那么勞累,也可以很酷,很炫。
全世界機器人在奶業中的應用事實上已經有20多年了,最初應用時面臨著惡劣的環境與供電等問題,隨著不斷研發,技術不斷成熟和升級。目前全球已有約4萬臺
擠奶機器人在牧場運行。利拉伐亞太區自動擠奶系統及牧場管理系統支持方案總監Graham Hardy表示,據2015年
擠奶機市場銷售份額,在歐洲部分地區自動化機器人的使用已超過傳統
擠奶機,幾乎達到6:4的比例,在北美,
擠奶機器人也已經占到20%的比例,并且從去年開始呈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而目前在我國牧場中應用的
擠奶機器人還只有不到二十臺。
不管現實困難如何,我們無法忽視:農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智能化與信息化逐漸成為主流。繼續采用傳統方法從事牛奶生產尚無不可,但未來的奶業一定是以更明智的方式: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人。